行业标准网
03.080.99 ICS A 16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613—2016 社会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规范 Training standard of rehabilit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 social agency 2016 - 11 - 11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2 - 11 实施 发 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社会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规范 DB35/T 1613—2016 * 2017 年 5 月第一版 2017 年 5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613—2016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场所和环境要求 .................................................................... 2 5 设备要求 .......................................................................... 2 6 人员要求 .......................................................................... 2 7 服务内容 .......................................................................... 2 8 服务流程和要求 .................................................................... 3 9 质量控制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脑瘫康复训练登记表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脑瘫康复训练评估表 .............................................. 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脑瘫康复训练计划 ................................................ 7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训练记录 ........................................................ 8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评估和总结 ...................................................... 9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脑瘫康复训练效果评定方法 ....................................... 10 I DB35/T 1613—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州市儿童福利院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民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州市儿童福利院、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州市民政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健民、叶明云、陈建文、梁静、陈婷婷、王彬彬、郑佳、康雪娟、王成全、 马妍。 II DB35/T 1613—2016 社会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场所和环境要求、设备要求、人员要求、服务内容、 服务流程和要求、质量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市级及以上社会福利机构,县级及以下社会福利机构可参照 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9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MZ 010—2013 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会福利机构 social agency 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 构。 3.2 脑性瘫痪 cerebral palsy 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导致的活 动受限,以下简称“脑瘫”。 3.3 康复 rehabilitation 综合地利用各种措施,包括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等一切手段,以减少病、伤、 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他们能重返社会。 3.4 孤残儿童护理员 orphans and disabled children care workers 从事孤残儿童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并协助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康复、教育、保健服务的人员,以下 简称“护理员”。 [MZ 010—2013,定义3.10] 1 DB35/T 1613—2016 4 场所和环境要求 4.1 设有相对独立的、固定的、专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场所。 4.2 设置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基本功能区,有条件的机构可增设物理治疗室、传 统康复治疗室等。 4.3 应在场所内醒目位置设置各类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安全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安全标识应符 合 GB/T 10001.1、GB/T 10001.9 和 GB 2894 的要求。 4.4 应符合无障碍要求,地面应采用防滑、防水材料,墙壁边角处应做钝化处理。 4.5 室内色彩、装饰应适合儿童患者的特点。 4.6 应配备室温调节设施。 5 设备要求 社会福利机构应根据所开展的康复项目选择配备以下康复训练设备: a) 评估设备:对脑瘫儿童进行评估需使用的相关评估量表和工具; b) 运动治疗使用设备:软垫、楔形垫、角椅、站立架、学步车、助行架、拐杖、滚筒、巴氏球、 训练阶梯、力量训练带、训练用轮椅等; c) 作业治疗使用设备:软垫、专用桌椅、上肢和手功能训练辅具(插件、螺栓、拼板、积木、训 练泥、书写用具、哑铃、上肢关节活动度训练器、墙拉力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用具、 日常生活自助器械等; d) 物理因子治疗使用设备:低频、中频治疗仪、红外线等设备; e) 言语治疗使用设备:实物、挂图、认知训练卡片、口腔功能训练辅具等; f) 传统康复治疗设备:针灸用具、推拿按摩器具等; g) 其他设备:开展早期启智教育、认知、语言交往等特殊教育和训练的设备等。 6 人员要求 6.1 配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特殊教师、护理员、社会工作者等,也可与附近的康复机构 或医疗机构签署康复合作协议,由其提供相应的康复服务人员。 6.2 康复服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或接受过脑瘫儿童康复专业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7 服务内容 7.1 基本康复 基本康复服务内容包括: a) 为脑瘫儿童进行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机构康复条件筛选接受康复的脑瘫儿童; b) 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c) 提供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重点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d) 为脑瘫儿童建立康复病历档案等。 2 DB35/T 1613—2016 7.2 特殊康复 对伴有智力障碍、重度残疾、多重残疾的脑瘫儿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干预,加强生活自理能力训 练。 8 服务流程和要求 8.1 对象选择 筛选14岁以下的儿童,重点是6岁以下、有康复潜能的脑瘫儿童作为康复训练对象。 8.2 身体检查 8.2.1 进行脑瘫儿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了解其既往治疗和康复情况。 8.2.2 康复医师根据身体检查结果填写《脑瘫康复训练登记表》(见附录 A)。 8.3 初次评估 8.3.1 按照附录 B 的要求,对脑瘫儿童综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运动能力(粗大运动、精细 动作)、生活自理、语言沟通、认知和社交等方面。 8.3.2 评估由康复医师主持,其他康复服务人员共同参与;结束后由康复医师填写评估结果。 8.3.3 依据评估结果,以 90 天为一个训练周期,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特殊教师、护理员、 社会工作者等服务人员组成的康复服务团队共同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并由康复医师填写脑瘫康 复训练计划(见附录 C)。 8.3.4 对限于病情、技术或设备条件而康复有难度的脑瘫儿童,应保留其康复病例,待条件具备后再 为其提供康复服务。 8.4 康复训练 8.4.1 康复治疗师根据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对其进行康复训练。 8.4.2 康复治疗师应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情况给予记录,填 写《训练记录》(见附录 D),每周至少一次。 8.5 中期评估 8.5.1 经过 45 天的康复训练,康复医师应组织人员对照评估表对康复儿童进行中期评估,计算从初期 评估到中期评估期间的提高分数。 8.5.2 康复治疗师对康复儿童的训练情况、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以及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填写 《评估和总结》(见附录 E)。 8.5.3 应根据中期评估结果修改、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8.6 末期评估 8.6.1 在即将结束康复训练时,康复医师应组织人员对照评估表对康复儿童进行末期评估,计算从初 期评估到末期评估期间的提高分数。 8.6.2 康复治疗师对康复儿童训练情况、康复期间存在的主要障碍以及问题进行总结,并填写《评估 和总结》(见附录 E)。 8.6.3 康复训练完成后,应对该训练周期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定,评定方法参见附录 F。 3 DB35/T 1613—2016 8.7 档案管理 8.7.1

pdf文档 DB35-T 1613-2016 社会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613-2016 社会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613-2016 社会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613-2016 社会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48: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