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3.200 A 16 镇 DB3211 江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211/T 1006—2019 “艺术之光”全民艺术普及服务规范 Service specifications for art popularization 2019 - 12 - 20 发布 2020 - 1- 1 实施 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11/T 1006—2019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服务要求......................................................................................................................................................... 2 5 服务管理......................................................................................................................................................... 3 I DB3211/T 1006—2019 II DB3211/T 1006—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文娟、顾雄林、张宇华、陶涛、王佑嘉、蒋文娟 III DB3211/T 1006—2019 “艺术之光”全民艺术普及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民艺术普及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要求和服务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艺术之光”全民艺术的普及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艺术之光 everyone is an artist 培养人民学习艺术、欣赏艺术、掌握艺术、创造艺术的能力,认知或掌握一个以上的艺术门类,展 现艺术“星光”。 注:艺术门类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美术、摄影、影视、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2 全民艺术普及 norms for art popularization 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和互联网技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的文化艺术知识、欣赏、创作、技能、活 动等方面的普及。 2.3 “5+1+1+6”服务模式 “5+1+1+6”service mode “5”即开展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创作普及、技能普及和活动普及;“两个1”即建设“文化 在线”艺术普及数字服务平台和实施公益艺术培训(活动)联盟;“6”即开展艺术普及“六进”活动。 2.4 公益艺术培训(活动)联盟 public welfare training (activity) Alliance 由社会文化机构、文化类社会组织、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参与从事公益艺 术培训(活动)的组织,包括社会艺术培训学校、公益展厅、非遗课堂等。 2.5 “六进”活动 enter the countryside, the community, the campus, the enterprise, the organ and the military camp 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 1 DB3211/T 1006—2019 2.6 “文化在线”数字文化云 “wenhuazaixian” digital culture cloud 以促进“艺术之光”全民艺术普及为目的,集聚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与“文化镇江云”APP服务 平台、镇江“淘文化网”和“文化镇江”微信公众号等对接的一站式、综合性数字服务云平台。 3 总体要求 3.1 全民艺术普及应遵循“正确导向,向上向善;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普惠全民,梯度提升;创新 服务,持续发展”的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2 积极构建以市、辖市(区)文化主管单位为主体,联合乡镇(街道)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 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协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整合学校、妇女儿 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工人文化馆等社会资源以及社会联盟机构、社会组织及志愿者的全社会“艺术 之光”艺术普及体系。 3.3 通过“5+1+1+6”服务模式,实现常住人口参与艺术普及活动综合参与率达到 60%并逐年增加。 3.4 推动公益艺术培训(活动)联盟、各类学校、公共文化单位、艺术培训机构等参与艺术普及,服 务总人次每年不少于常住人口的 20%~30%,并逐年增长。 4 服务要求 4.1 一般艺术普及 4.1.1 艺术知识普及 4.1.1.1 举办艺术知识普及公益讲座每年不少于 100 场,每场公益讲座参与人数不少于 30 人,时长 应不少于 60 分钟。 4.1.1.2 举办艺术知识普及指导授课时长应不少于 8 课时,每课时应不少于 45 分钟。 4.1.1.3 编制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地方特色的手册每年不少于 4 本。 4.1.1.4 公共阅读场所向社会推荐艺术类书目每年不少于 4 期。 4.1.2 艺术欣赏普及 4.1.2.1 举办书画、摄影、非遗等各类展览活动每年不少于 50 场。 4.1.2.2 举办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广场文艺演出每年不少于 100 场,其中“淘文化网”演出下乡每年 不少于 60 场。 4.1.2.3 在各类艺术展演、展览、展示、电影放映时,对该艺术门类形成、表现手法、特色特点等 进行普及讲解,每次时长应不少于 5 分钟。 4.1.3 艺术技能培训 4.1.3.1 4.1.3.2 4.1.3.3 4.1.3.4 4.1.3.5 2 举办艺术技能公益培训每年不少于 100 场,其中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不少于 10 个班。 提升学校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力争每个学生掌握 1 门以上艺术技能。 开展面向老年人艺术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 20 个班。 开展面向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艺术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 20 场。 开设各类艺术技能培训课程应不少于 8 课时,每课时应不少于 45 分钟。 DB3211/T 1006—2019 4.1.4 艺术精品普及 4.1.4.1 举办艺术精品创作展示展演活动每年不少于 20 场。 4.1.4.2 市级以上专业文艺团队演出每月不少于 1 场,省级以上专业文艺团队演出每年不少于 5 场。 4.1.4.3 在演出、展览、展示前应对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表现手法、特色特点等进行普及讲解, 每次时长不少于 5 分钟。 4.1.5 艺术活动普及 4.1.5.1 组织群众文艺活动每年不少于 200 场次。 4.1.5.2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会、诗朗诵、音乐分享会、沙龙等艺术活动,每月不少于 1 场次。 4.1.5.3 各辖市区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常住人口数量确定每年艺术普及“六进”活动数量,每年 年初应向社会公示艺术普及活动项目。 4.2 数字文化云艺术普及 4.2.1 结合镇江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在线”建设,建立优质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各辖市区、市直各 文化单位录制并上传每年不少于 10G 的艺术普及音视频资料。 4.2.2 及时发布艺术普及信息,与线下活动相互动,开展信息发布、预约定票、场馆预约、艺术培 训、成果展示、在线直播等云服务。 4.2.3 上传演出、培训、讲座等艺术普及视频时长应不少于 3 分钟,上传演出、展览、展示等艺术 普及照片应不少于 10 张,其中全景照片 1 张,每个节目、代表作品照片各 1 张。 4.3 艺术普及队伍培育 4.3.1 培育打造 100 支艺术普及社团,增加每年不少于 40 支艺术普及社团。 4.3.2 培养 1000 名艺术普及骨干,招募每年不少于 400 名艺术普及骨干,评选表彰每年不少于 40 名艺术普及明星。 4.4 艺术普及品牌塑造 4.4.1 各辖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应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群众需求应构建特色服务项目。 4.4.2 打造艺术普及品牌和艺术普及示范基地,全市评选表彰每年不少于 5 个艺术普及品牌和艺术 普及示范基地。 5 服务管理 5.1 人员管理 市、辖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建立门类齐全的艺术普及师资库,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公共文 化服务机构、社会组织配备艺术普及工作专兼职人员,培育志愿者团队,完善艺术普及工作网络。 5.2 台账管理 实施主体应建立艺术普及专类台账,台账资料可采用纸质、数字、实物等形式。 5.3 质量管理 3 DB3211/T 1006—2019 5.3.1 市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各种艺术普及服务满意度信息收集,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围绕知晓度、 认同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开展服务质量评价。 5.3.2 实施主体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及时处理相关意见、建议和投诉,改进艺术普及服务内容 和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211-T 1006-2019 全民艺术普及规范 镇江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2:59: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