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843397.5 (22)申请日 2022.07.18 (71)申请人 中国林业科 学研究院森林生态 环境 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东小 府2号 (72)发明人 王明玉 舒立福 李伟克 李威  司莉青 赵凤君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共腾律师事务所 16 031 专利代理师 李保民 (51)Int.Cl. G01N 27/00(2006.01) G01D 21/02(2006.01) G06K 9/00(202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森林自然感知建立森林感知体系 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森林自然感知建立森 林感知体系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涉及感知系统技 术领域。 该一种基于森 林自然感知建立森林感知 体系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包括S1.探针设置, 包括 制作探针和制作贴片, 其中探针为可导电抗腐蚀 金属或碳棒, 贴片可可导电抗腐蚀金属或碳薄 膜; S2.与植物建立连接, 其步骤如下: S2.1.将探 针刺入植物体, 与植物根、 树干、 枝等器官和组织 连接; S2.2.将植物接合部位韧皮部裸露, 将贴片 与植物提根、 树干、 枝等韧皮部连接, 同时将贴片 与植物叶片连接。 通过对森 林感知和多通道分布 式植物微电流传感系统, 建立基于森 林感知的多 灾害全域 感知体系, 建立基于感知图谱的全域多 因素成像 体系, 实现森林感知信息的可视化。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CN 115165969 A 2022.10.11 CN 115165969 A 1.一种基于森林自然感知建立森林感知体系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 下步骤: S1.探针设置, 包括制作探针和制作贴片, 其中探针为可导电抗腐蚀金属或碳棒, 贴片 可可导电抗腐蚀金属或碳薄膜; S2.与植物建立连接, 其 步骤如下: S2.1.将探针刺入植物体, 与植物根、 树干、 枝等器官和组织连接; S2.2.将植物接合部位韧皮部裸露, 将贴片与植物提根、 树干、 枝等韧皮部连接, 同时将 贴片与植物叶片连接; S2.3.探针和贴片通过导线与电流计量终端连接, 计算机中绘制虚拟植物, 与实体植物 对应, 植物体 每个位置电流变化会实时在计算机中的虚拟植物上显示; S3.建立植物库和虚拟森林, 包括建立与显示对应的虚拟森林, 虚拟  森林中的虚拟植 物库对应森林中对应的植物体; S4.信号通道设置, 通过将主机连接多路住信号, 每个主信号有多个支信号, 其中每个 主信号对应一颗植物, 每个支信号对应一颗植物上 的一个器官或者组织, 其中一路主信号 连接大地, 用来获取 大地的电信号; S5.主机设置, 通过在主机安装定位芯片, 主要用于记录经纬度, 采用手机信号或者北 斗短报文通信, 同时主机内部 设有存储芯片, 可对植物电信号进 行存储, 整体采用太阳能供 电或者蓄电池进行 供电; S6.标准学习场设置, 其中标准学习场为可控试验场, 主要用于建立可识别不同事件信 号库, 标准学习场内部设置有智能摄像头、 大气电场仪、 大地电场仪、 红外线可见光视频监 控、 闪电定位仪和自动 气象站, 智能摄像头用来同步自动记录可视的事件; 大气电场仪用来 同步监测大气静电场; 大地电场仪用来同步监测大地电场; 红外线可见光视频监控用来同 步监测火灾事件; 闪电定位仪用来同步自动记录发生的闪电事件; 自动气象站用来同步记 录气象、 植物体含水率、 土壤温湿度、 腐殖质温湿度、 干旱 等信息; S7.信号库建立和敏感植物选取, 通过S6中记录的不同事件下产生的电信号对其建立 不同事件的信号库, 同步记录事件和电信号, 建立事件和信号匹配的信号库, 同步记录背 景 信号库, 用于剔除背 景信号和增强事件信号, 同时记录不同植物体对事物反应得敏感性, 选 择敏感性的植物作为感知体和备用感知体; 可针对不同植物的敏感性进行归一化处理, 还 可对敏感植物进行 克隆育苗; S8.信号库设置, 针对不同的事件产生不同的信号的事件涟漪, 包括植被含水率、 雷电、 火灾、 动物活动人为活动、 干旱、 地震、 洪水等影响, 根据信号库中的植物电信号库, 识别和 确认不同的事 件, 通过不同信号变化和事 件涟漪来识别不同的事 件; S9.森林感知网络设置, 其 步骤如下: S9.1.野外进行布置观察场; S9.2.根据所要感知的范围, 在森林中按一定空间 间隔设置成 感知矩阵; S9.3.根据需要种植对不同事 件敏感的植物体; S9.4.按一定的空间布局布置主机、 信号探针和贴片; S9.5.获得场地中电信号的空间布局; S9.6.建立与现实森林对应的虚拟森林;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165969 A 2S10.事件感知和识别, 不同事件发生时, 获得不同的事件涟漪, 不同的信号涟漪代表不 同的事件, 对应不同的波 形, 如雷电发生时, 获得雷电涟漪; 干旱和雷电同时发生时, 可进 行 雷火预警; 火灾发生时获得火灾涟漪; 地震发生时, 获得地震涟漪; 不同的事件获得不同的 事件涟漪和波形, 获得的涟漪信号通过主机和无线网络传送回系统平台, 通过平台计算涟 漪信号时间、 强度、 范围、 幅度等涟漪属性, 根据涟漪属性确定事 件属性; S11.组合事件的感知和识别, 对森林中同时发生的同类事件或不同类别事件, 记录组 合或综合事件的信号, 根据事 件信号的涟漪和波形进行解构, 获得不同事 件的信息; S12.事件响应, 根据事件性质, 将事件信息发送到响应机构和部门, 采样人工或者无人 机、 无人车、 智能机器人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森林自然感知建立森林感知体系的方法和网络系 统, 其特征在于: 根据S1步骤中探针和贴片可采用接触式或 感应式。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165969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森林自然感知建立森林感知体系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森林自然感知建立森林感知体系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森林自然感知建立森林感知体系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森林自然感知建立森林感知体系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7 23:48:0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