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51572.2 (22)申请日 2022.08.09 (71)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 学院 地址 430010 湖北省武汉市黄浦大街23号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汤显强 黎睿 靖争 王丹阳  吴兴华 李媛  (74)专利代理 机构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 13 专利代理师 孔敏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1D 21/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磷输移与分 布计算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 磷输移与分布计算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典 型断面, 现场测定断面泥沙颗粒级配、 含沙量及 水体流速; 根据泥沙浓度等计算校核单组份泥沙 沉降速率, 通过颗粒级配合 成得到全 粒径悬浮泥 沙沉降速率; 根据泥沙沉降速率和泥沙沉降概率 函数, 分析颗粒态磷输移轨迹; 以分相模型为基 础, 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不同粒径分组泥沙即不同 含沙量对吸附相磷的函数关系; 将泥沙级配分组 信息及全粒径悬浮泥沙沉降速率引入水动力水 质模型, 分析颗粒磷与溶解相磷的输送过程及分 配特征。 该方法实现了对全粒径泥沙颗粒磷输移 轨迹、 沉降速率及固液两相分配的数值分析。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4页 CN 115422717 A 2022.12.02 CN 115422717 A 1.一种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 率的磷输移与分布计算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选取典型断面, 现场测量地形数据, 同步测定悬浮泥沙浓度S、 水温T、 流速U, 所 述地形数据包括河宽B、 水深H, 采用原位激光粒度仪实时监测泥沙 颗粒级配等变化; 步骤2: 以分组泥沙颗粒粒径尺寸大小初步判断流态, 根据流态计算泥沙颗粒沉速, 后 通过计算雷诺数反证所判断流态是否正确, 若不属于判别流层, 则假定另一流态计算沉速, 直到算出正确结果, 根据悬浮泥沙浓度对泥沙群体沉速进行修正, 并合成得到不同粒径分 组泥沙沉速; 步骤3: 根据全粒径泥沙沉速, 由泥沙沉降概 率密度函数计算颗粒磷沉降概 率; 步骤4: 根据颗粒磷沉降概率及合成后的全粒径颗粒沉降速率, 计算颗粒磷沉降前的输 移距离; 步骤5: 通过室内实验分别得到不同粒级分 组下泥沙吸附速率kp及不同悬浮泥沙浓度下 泥沙吸附速率 kS, 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到综合吸附速率 kα; 步骤6: 采用磷分相输移模型分析溶解相磷及吸附相磷沿程变化, 提取特定断面数据, 得到磷分布特 征, 根据两种形态磷的比例得到溶解相磷及吸附相磷分配特 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磷输移模型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2中采用公式(7)对泥沙群体沉速进行修正, 采用公式(8)合成得到不同粒径分组泥沙沉 速: 式中, 为泥沙群体沉速; Pi为第i组粒径所占百分比; ωi为第i组粒径泥沙沉速; ωS0为 泥沙颗粒在实验条件下的沉速, Sf为实验条件下的悬沙浓度, α是一个与雷诺数有关的系 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磷输移模型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3具体包括: 模型假定泥沙颗粒沉降到底部时会以一定的概率沉降下来, 其沉降概率在0~1之间变 化, 泥沙颗粒运动速度服从Gaus s正态分布, 分布密度函数为: 式中x为颗粒速度; u为均值; σ 为标准差, 颗粒磷与泥沙相互依存, 将Gauss分布密度函 数积分, 得颗粒态磷沉降概 率函数: 式中, Ps为颗粒态磷沉降概率; x为泥沙颗粒速度; ω为颗粒磷沉速, 即全粒径泥沙沉 速; σν为垂向紊动强度标准差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磷输移模型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422717 A 2骤(4)中通过式(1 1)计算颗粒磷沉降前的输移 距离: 泥沙颗粒在水流垂线平均流速 及沉速ω 之下, 由距河床为h处沉降至河底时纵向输移 距离为: 式中Lc为泥沙落淤纵向输移距离; ω为沉速; 为水流垂线平均流速; β 为泥沙颗粒与水 流紊动跟随性的参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磷输移模型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5中吸附速率kα采用室内吸附动力学实验得到, 动力学方程采用颗粒 内扩散模型、 一级动 力学、 二级动力学等分别拟合, 由可决系数选取最佳拟合 参数, 其中: kp=f(d,Pi)                     (12) ks=f(S)                      (13) kα=f(kp,ks)                    (1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磷输移模型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6中吸附相磷的表达为: 式中Cs为泥沙吸附相磷含 量, N为泥沙 粒径分组, Qsi为第i组泥沙吸附相磷含 量, Pi为第i 组泥沙质量百分数; 磷输移的控制方程采用分相模型, 包括水体中溶解相磷Cw、 悬沙上吸附相磷Cs, 具体表 达式如下: 式中, A为控制断面面积; Cb、 Cs、 Cw分别为床沙、 悬浮泥沙及 水体中污染物含量; S为断面 平均含沙量; S*为断面平均挟沙力; Dx为纵向离散系数; α 为恢复饱和系数; ω为颗粒沉速; B 为河宽; kα为吸附速 率, 即单位时间单位质量泥 沙吸附量的变化率, kα>0表示泥 沙吸附, 反之 表示解吸; U为断面平均流速; dCw/dt为生化反应项; σ 为单位河长污染物的释放速率; r为排 放源强; 挟沙力采用张瑞瑾公式, 引入粒径级配校正系数: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422717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磷输移与分布计算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磷输移与分布计算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磷输移与分布计算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悬浮泥沙沉降概率的磷输移与分布计算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7 23:47:5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