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0·18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章 化解途径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保障 当事人合法权益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格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实 际,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 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多元化解矛盾 纠纷,适用本条例 。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 是指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通过和解 、调 解、行政裁决 、行政复议 、仲裁、公证、诉讼等途 径,建立多方参与 、多元共治 、多点联动解决矛盾 纠纷平台 ,形成相互协调 、联动化解矛盾纠纷的 体系,依法为当事人提供矛盾纠纷解决途径和便 捷的服务 。 第四条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党的领导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 》的决议 (2020年6月11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 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 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 》 ,同意省人大民族委员会的审议结果报告 ,决定批准这个条例 ,由红河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 矛盾纠纷促进条例 (2020年5月19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 过2020年6月11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 ) ——132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0·18 政府负责 、民主协商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司法 推动、法治保障 、科技支撑 ,并遵循下列原则 : (一)属地管理与谁主管谁负责相结合 ,权责 统一; (二)和解、调解优先 ; (三)预防与化解相结合 ; (四)公平、合法、便民、高效; (五)尊重公序良俗和当事人意愿 。 第五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统筹部门负 责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统筹协调工作 。 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人民法院 、人民检 察院、人民团体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企事业单 位和其他社会组织 ,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法治 宣传教育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 、协调联动和 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责任等制度 ,推进多元化解矛 盾纠纷工作 。 鼓励和支持公道正派 、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 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 第六条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应当依法尊重 少数民族传统习惯 ,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按 照本民族传统习惯化解矛盾纠纷 。 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 ,少数民族公民有使 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 第七条 当事人在矛盾纠纷化解活动中应 当诚实信用 ,尊重对方当事人和工作人员 。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八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统筹部门应 当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统筹协调工作 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推动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 司法调解协调联动 ,促进各种化解矛盾纠纷途径 的有机衔接 。 第九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多 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加强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建设 ,支持、培 育各类化解矛盾纠纷组织 ,落实化解矛盾纠纷责 任。 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托乡 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综合调解室 ,协调公安 、人 民法庭、司法、自然资源 、民政、劳动保障 、市场监 管、城市管理 、医院、物业等有关单位协助调解 , 推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 。 第十条 人民法院应当加强与行政机关 、公 证机构、仲裁机构 、调解组织等的协调配合 ,拓展 多元化解渠道 ,开展合作联动 ,形成合力 ,推动多 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设 。 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健全诉调对接机制 ,依法 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宜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与行政 机关、公证机构 、仲裁机构和人民调解组织协调 配合,推动程序安排 、效力确认 、生效法律文书执 行和法律指导等工作的有机衔接 。 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 , 支持各类调解组织发挥职能作用 。 第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建立健全检调 对接、刑事和解机制 ,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做 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 。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与人民法院 、 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和解工作上的协调配合 。 在办理治安 、交通事故 、轻微刑事等案件中 ,对符 合调解、和解条件的 ,可以协调当事人调解 、和 解。 公安机关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可能危及公 共安全、人身或者财产安全 ,矛盾纠纷化解主体 申请协助的 ,应当派出适当警力 ,维持化解矛盾 纠纷工作秩序 ,保护相关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 第十三条 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级人民政 府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的 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 ;完善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 ——133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0·18 行政裁决 、行政复议和律师参与化解 、代理涉法 涉诉信访案件工作机制 ,促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 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 ;推动设立行业性 、专业 性人民调解组织和网络化建设以及公证机构 、法 律援助机构 、司法鉴定机构 、律师事务所和基层 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组织参与化解矛盾纠纷 工作。 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员 、法律服务工作者和 法律专家等依托相应调解组织设立个人调解工 作室。 第十四条 信访工作机构应当指导 、督促有 关单位依法开展信访工作 ,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 项,会同有关单位按照规定分类处理信访事项 , 推动信访事项办理与调解 、行政裁决 、行政复议 、 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 ,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 纷。 第十五条 民族宗教 、民政、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 、生态环境 、住房和城乡 建设、交通运输 、农业农村 、水利、文化和旅游 、卫 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 、市场监督管理 、林业和草 原、银行保险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和机构 ,应当 按照各自职责开展行政调解 、行政裁决或者行政 复议,培育和推动行业性 、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 。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 能的组织 ,应当结合职责参与纠纷化解工作 。 第十六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 联、侨联、老龄工作机构 、法学会、民族学会 、心理 学会、消费者协会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应 当按照各自职责 ,参与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 设,共同做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 。 第十七条 劳动人事争议 、农村土地承包和 商事等仲裁机构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建立完善多 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 ,引导当事人和解或者主动 调解,及时化解劳动人事争议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和商事纠纷 。 第十八条 村(居)民委员会 、社区设立人民 调解委员会 ,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 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 民调解委员会 ,负责化解本单位的矛盾纠纷 。 第二十条 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 、商会等社 会组织根据需要设立行业性 、专业性人民调解委 员会,调解行业性 、专业性的民事 、商事矛盾纠 纷。 第三章 化解途径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可以依法自主选择下 列矛盾纠纷化解途径 : (一)和解; (二)调解; (三)行政裁决 ; (四)行政复议 ; (五)仲裁; (六)公证; (七)诉讼;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 第二十二条 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单位 、组织 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途径 ,依 据当事人申请调解 ,也可以主动调解 。当事人拒 绝调解的除外 。 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或者其他人员根 据当事人的委托 ,可以代表或者协助当事人参与 和解。 第二十三条 人民调解组织可以通过说服 、 疏导等方法 ,依法调解民间矛盾纠纷 ,促使当事 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 第二十四条 律师依法成立的调解工作室 或者调解中心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主持调解 ,开展 各类民商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 ——134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0·18 第二十五条 行业调解组织应当制定和完 善机构章程 、调解规则 ,发挥行业自治和行业服 务功能,调解行业之间以及与其他主体之间的民 商事矛盾纠纷 。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管 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依照法定职责和法定程序 ,通 过解释、沟通、说服、疏导、协商等方法 ,促使各方 当事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 依法解决有关民事矛盾纠纷和行政争议 。 对与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有关的民事矛盾纠 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作出裁决 ,并告 知当事人救济途径 。 第二十七条 行政复议机关对当事人提出 的行政复议申请 ,按照自愿 、合法的原则对依法 可以调解的事项进行调解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 , 应当制作行政复议调解书 ;调解不成的 ,及时作 出行政复议决定 。 第二十八条 劳动人事争议 、农村土地承包 和商事等仲裁机构对受理的争议或者矛盾纠纷 , 当事人愿意调解的 ,应当先行调解 ;调解不成的 , 及时作出裁决 。 第二十九条 公证机关在家事 、商事等领域 依法开展公证活动或者调解服务 。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在立案登记前应当引 导当事人选择适宜的化解矛盾纠纷途径 ;对适宜 调解的,人民法院可以自行组织调解或者委托 、 委派人民调解 、律师调解 、行业调解等组织进行 调解。 当事人明确拒绝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 ,应当 登记立案 ,依法审理 。 第三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双方当事人 可以和解的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的案件 、民事公益诉讼

.pdf文档 法律法规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2020-07-15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法律法规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2020-07-15 第 1 页 法律法规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2020-07-15 第 2 页 法律法规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2020-07-15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3-12-24 04:54:5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