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2794—2015 8定标模型的升级与监控 8.1 定标模型的升级 扫描未知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将未知样品的光谱加入到定标样品的光谱中,利用参考方法测定的氨 基酸含量,用原有的定标方法进行计算,即获得升级的定标模型。 8.2定标模型的监控 用监控样品(监控样品的制备见附录A)进行定期检测,每周2次~3次,同一监控样品的测试结 果,应满足9.2.1的要求。如检验出现结果不一致时,应重新多次采集光谱,进行预测分析,以确保光谱 采集的正确。若仍存在显著性差异,则需要对光谱仪的硬件进行全面的测试检验。 9准确性和精密度 9.1准确性 未知样品氨基酸含量近红外测定值与参考值之间的标准差(SD)的具体要求见表2。 表2花生仁中氨基酸近红外分析要求 S, SR 氨基酸 SD 天冬氨酸 0.04 0.04 0.05 苏氨酸 0. 04 0. 03 0.04 丝氨酸 0.04 0.05 0.06 谷氨酸 0.04 0.03 0.04 甘氨酸 0.04 0.03 0.04 亮氨酸 0. 04 0. 05 0.06 精氨酸 0.04 0.04 0.05 0.04 0.05 胱氨酸 0.02 注:表中数值为相应指标的最高限 9.2精密度 9.2.1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仪器设备,按相同测试方法,通过重新分样和重新装样,对同 一花生仁样品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3次花生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的标准差S,的具体要求 见表2。 9.2.2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操作人员使用同一型号不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相同的花生仁样品 总服务平台 进行3次独立测试,获得3次花生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的标准差S的具体要求见表2。 10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 a) 仪器型号与序列号; b) 检测光程; c) 定标模型的名称及编号; (p 定标模型的适用含量范围; e) 监控样品监控信息; 未知样品名称及编号; g) 未知样品的采样方法; h) 未知样品粒度; 4 NY/T2814—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垦局提出。 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欣、涂敏、黄贵修、漆艳香、刘先宝、蒲金基、谢艺贤。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NY/T2814—2015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鉴定技术规程 橡胶树白粉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橡胶树种质资源抗白粉病鉴定的术语和定义、接种体制备、田间抗性鉴定、病情调查 及统计、抗性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橡胶树种质资源对白粉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及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822.2橡胶树苗木 NY/T221橡胶树裁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橡胶树白粉病powderymildewof rubbertree 由橡胶树粉孢(OidiumheveaeSteinm)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造成橡胶树不正常落叶或叶片 组织坏死。 3.2 接种体inoculum 橡胶树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 3. 3 接种悬浮液inoculum suspension 用橡胶树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以无菌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浮液。 4接种体制备 4.1病原物采集 于春季采集田间具有典型白粉病病斑的橡胶树病叶(参见A.2),用毛刷刷取单个病斑上的孢子于装 有体积分数为0.05%吐温20的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含有白粉病菌的孢子悬浮液,用于接种体繁殖。 4.2接种体繁殖 在温室大棚内用小型手持喷雾器将4.1所采集分离物均匀喷洒在感病品系幼苗的健康古铜期嫩叶 上,进行接种体繁殖,获得所需要的分生孢子量。 4.3接种体制备 接种前用干净毛刷刷取叶片上长出的新鲜孢子于装有体积分数为0.05%吐温20的水溶液中,混 合均匀后即获得接种悬浮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分生孢子数,并用体积分数为0.05%吐温20的水溶液 稀释至浓度为约8×10*个孢子/mL。配制完成后立即使用。 5田间抗性鉴定 5.1鉴定地块选择 1 NY/T2814—2015 选择交通便利、操作方便、有利于橡胶树生长的地块。 5.2对照品系 选用RRIC52”为抗病对照品系,“PB5/51”为感病对照品系。 5.3鉴定材料 选择砧木相同、长势一致的三篷稳定叶的橡胶树袋装芽接苗。摆放间距根据袋装苗树冠大小而定, 以叶片不相互交叉为宜。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每份材料重复3次,每重复10株苗。种苗质量符合GB/ T17822.2的要求,栽培技术按照NY/T221进行。 5.4接种 5.4.1接种条件 接种时的田间环境温度应为16℃~22℃,相对湿度应在60%以上。 5.4.2接种方法 采用喷雾接种法。用小型手持喷雾器将配制好的接种悬浮液,均匀喷洒于鉴定品系幼苗新抽出的 顶篷叶的健康古铜期嫩叶正、反两面上,至有水滴流出为止。 5.5接种后管理 试验期间不可使用杀菌剂;通过搭设荫棚、适量喷水等方式控制田间温湿度,以符合发病条件。 6病情调查及统计 6.1调查方法 接种3d后每日1次观察病情扩展情况,叶片老化时进行1次病情调查。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所接种 叶篷的叶片发病情况,每株从上往下调查5复叶的中间小叶。按照表1叶片病情分级标准调查,并记录 病情级值,计算病情指数(D.),填写表B.1。 6.2统计方法 6.2.1病情指数计算 病情指数按式(1)计算: Z(N; Xi) D: X 100 (1) NX9 式中: D, 病情指数; N. 各级病叶数; i 各级级别值; 6.2.2病情分级 橡胶树白粉病叶片病情分级标准见表1。 表1橡胶树白粉病叶片病情分级标准 病情级别 分级标准 0 整张叶片无病斑 1 0<病斑面积与叶面积的比值≤1/8 3 1/8<病斑面积与叶面积的比值≤1/4 5 1/4<病斑面积与叶面积的比值≤1/2 7 1/2<病斑面积与叶面积的比值≤3/4 9 病斑面积与叶面积的比值>3/4,或叶片皱缩,或叶片脱落 2 NY/T2814—2015 7. 抗性判定 7.1鉴定有效性判定 如果感病对照品系病情指数D,≥40,则该批次抗白粉病鉴定视为有效。 7.2抗性判定标准 依据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确定其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判定标准见表2。 表2橡胶树对白粉病抗性判定标准 病情指数(D,) 抗性级别 x>'α>0 抗病(R) X<D,≤(X+Y)/2 中抗(MR) (X+Y)/2<D,<Y 中感(MS) D,≥Y 感病(S) 注:X为抗病对照品系的病情指数,Y为感病对照品系的病情指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2814—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橡胶树白粉病 A.1学名 橡胶树粉孢菌(OidiumheveaeSteinm)。 A.2 症状 该菌主要为害橡胶树古铜期和淡绿期叶片、嫩梢及花序,不侵染老叶。感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出 现辐射状银白色菌丝,随着病情发展在病斑上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形成大小不一的白粉病斑。发病严 重时,病叶正反面都布满白粉,甚至出现叶片的皱缩、黄化、脱落。 A.3形态描述 菌丝体生于寄主表面,无色透明、有隔膜、具分枝,以梨形或圆形的吸器侵人寄主体内。表生菌丝分 化形成无色、棒状、直立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数个串生的分生孢子,自顶端向下依次先后成熟 脱落。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透明、内含液泡、细胞壁薄、卵形或椭圆形,大小(25μum~45μm)X(12μm~ 27um)。目前尚未发现有性阶段。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2814—201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橡胶树抗白粉病鉴定结果统计表 橡胶树抗白粉病鉴定结果统计表见表B.1。 表B.1橡胶树抗白粉病鉴定结果统计表 病情级别 调查 抗性 编号 品系名称 重复 病情指数 平均病情指数 总叶数 级别 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1 2 3 1 2 3 1.鉴定地块: 2.接种日期: 3.调查日期: 4.记录人: 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 2814-2015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鉴定技术规程 橡胶树白粉病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5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