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ICS 65.020 B 16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955—2016 水稻品种试验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 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 resistance in rice variety test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6-10-26发布 2017-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295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彤、曾波、兰莹、谷铁城、胡小军、许明、杜琳琳。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NY/T2955—2016 水稻品种试验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黑条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dwarfuirus)抗性田 间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的有关定义、技术规范及抗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和省级水稻品种试验·品种抗病性比较试验、主导品种的抗病性监测等均可参 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RD 本文件的应用是必 下列文件对于 可少的。 凡是注日 的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用体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神其最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NY/T1300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 验技术规范 水稻 NY/T2059 灰飞鼠携带水稻条纹文病毒的检测技术 免疫斑点 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又适 适用于本文件 3. 1 R 病株 infected plants 指发生水稻黑条矮 病症状的水稻植株 3. 2 病株率 rate of infected plant 指病株占调 查总水档植株数的百分率 3. 3 viis-ire 无毒灰飞虱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飞重 3. 4 有效鉴定株数 Valid numberldenifiedplants 指田间鉴定时灰飞虱 代成虫发生峰14d后发活株数 4 田间鉴定 4.1田间自然诱发鉴定 4.1.1鉴定圃的选择 选择常年四周种植灰飞虱适生寄主且重发水稻黑条矮缩病田块(上年度感病对照品种在不防治条 件下病株率大于30%)作为鉴定圃。 4.1.2试验设计 各品种随机排列,每10个参鉴品种设定1次感病对照(病级7级以上),每50个参鉴品种设定1次 抗病对照(病级3级以下),重复2次。在鉴定圃四周栽种保护行,株行距与参鉴品种相同,保护行采用 感病品种。 4.1.3种植方式 1 NY/T2955—2016 种子经浸种、催芽,直播或育苗移栽方式种植。播种时间选择当地常年一代灰飞虱成虫发生峰期前 5d~15d,采用直播方式时,每品种单粒播200粒~300粒,播种株距为50mm,行距为80mm;采用育苗 移栽方式时,播种密度为30kg亩~40kg/亩,播种后20d~30d移栽,每品种单本栽插200株~300 株,插植密度同直播。 4.1.4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按照NY/T1300的要求执行。 4.1.5灰飞虱虫量及带毒率调查 4.1.5.1虫量调查 于灰飞虱一代成虫发生峰期调查,五点取样,瓷盘拍虫法统计虫量。 4.1.5.2带毒率调查 于田间一代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在鉴定圃捕捉高龄若虫或成虫500头以上,从中随机选取100 头,参照附录A检测群体带毒率。 4.1.5.3有效传毒虫量计算 田间鉴定的有效传毒虫量FVS表示,按式(1)计算。 FVS = NX PVS (1) 式中: FVS 田间鉴定的有效传毒虫量,单位为头每公项(头/hm²); N 灰飞虱虫量,单位为头每公项(头/hm); PVS一灰飞虱带毒率,单位为百分率(%)。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当FVS值处于1.5×10头/hm²~6.0×10°头/hm范围内,方可认为试验有效。 4.1.6鉴定圃施药 鉴定圃全生育期不使用抗病毒剂,二代若虫发生期之前不使用杀虫剂。 4.2病株率调查 4.2.1调查时间 于灰飞虱一代成虫发生峰期14d后进行调查,共调查3次,每次调查间隔期不少于7d,最后一次调 查在水稻分末期前结束,第一次调查时同时确定有效鉴定株数(不少于200株)。 4.2.2病株标准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症状: a)感病水稻叶片僵硬直立,与正常植株相比明显矮缩,茎秆基部表面有纵向瘤状乳白色凸起; b)叶色墨绿,根系短而少,与正常植株相比明显矮缩;生长发育停滞,部分植株枯萎死亡;高位分 藥、茎节倒生有不定根,不抽穗或仅抽少量穗。 出现症状a)植物直接记为病株;出现症状b),经抽样RT-PCR检测(参见附录B)为阳性时记为病株。 4.2.3病株率计算 若三次调查中感病对照最高病株率超过30%,则按三次发病调查最高病株数计算病株率;若出现 感病对照的最高病株率小于30%,则认定本鉴定结果不可用。 病株率以R,表示,按式(2)计算。 R,=×100 (2) n, 式中: 病株率,单位为百分率(%); n; 病株数,单位为株; 2 NY/T2955—2016 nt 总株数,单位为株。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5人工接种鉴定 5 5.1接种用灰飞虱的准备 5.1.1无毒灰飞虱的筛选 从病害发生地采集灰飞虱若虫或成虫。 5.1.2饲养灰飞虱的基本设备 可调控温光的养虫室[温度控制在(25土2)℃范围内;光照每天12h]、玻璃杯、尼龙纱布(网眼规格 1mm)、养虫架、适宜灰飞虱繁殖的水稻种子;转移灰飞虱用黑布、毛笔、吸虫管等。 5.1.3无毒灰飞虱群体的获得 选取饲喂灰飞虱的水稻种子用水浸种24h后,纱布覆盖,(25土2)℃催芽24h,选取发芽良好的种子 25粒~30粒均勾播于盛有自然肥力土壤的玻璃杯(内径为20mm~60mm)中;6d~7d后,待苗长至一 叶一心期时,将待产的单头灰飞虱移人杯中进行饲养,约3d后待灰飞虱产卵完毕将成虫移出,单独保 存,7d~10d后开始孵化出1龄若虫。按照NY/T2059的要求对产卵的灰飞虱进行检测,筛选其中无 毒灰飞虱,对其后代进行繁殖,每批随机取出30头~50头灰飞虱进行带毒率检测,带毒率始终为0%, 则该批灰飞虱为无毒灰飞虱群体。 5.1.4饲毒方法 经RT-PCR鉴定为阳性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病苗(水稻、小麦或大麦),栽种于大烧杯中,将适 量1龄~2龄无毒灰飞虱移人其中,并用纱布封口。饲毒2d后将虫移人预先培育有适宜灰飞虱繁殖秧 苗的烧杯中饲养,循回11d13d后每批随机取出30头灰飞虱,参照附录A检测灰飞虱带毒率。 5.2育苗方法 种子(含对照品种)经浸种、催芽:选取30粒左右发芽良好的种子均匀播于盛有自然肥力土壤的玻 璃杯(内径为60mm~90mm)中。 5.3重复 按5.2育苗方法重复3次。 5.4接种时期 二叶一心叶龄期。 5.5接虫数量 选取处于4龄期~5龄期的获毒灰飞虱群体,按式(3)计算接虫数量。 IVSNXPVS 式中: IVS 人工接种鉴定的有效接种虫量,单位为头每株(头/株); N 接种灰飞虱数量,单位为头每株(头/株)。 从获毒灰飞虱群体中随机抽取100头以上虫体,测定带毒率,确定接种虫量,使IVS值控制在4 头/株6头/株范围内。接种时长为3d.接种温度(25土2)℃,且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赶虫一次,使灰飞 虱分布均匀,3d后用杀虫剂将接种灰飞虱全部扑杀,接种后3d~7d将秧苗移栽至温网室,15℃~30℃ 条件下培育。 5.6调查时间 移栽10d后进行调查;共调查3次,每次调查间隔期不少于7d,最后一次调查在水稻分末期前结 束,第一次调查时同时确定有效鉴定株数。 5.7病株调查 NY/T2955—2016 参照4.2。 5.8病株率计算 按式(2)方法计算病株率。若出现感病对照的平均病株率小于30%,则重新进行试验 6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性状的评价 6.1 抗性分级标准 田间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根据病株率进行抗性评价,各级别评定标准遵照表C.1水稻黑条矮缩 病抗性评价分级标准。 6.2抗性评定 当品种抗性在不同地区或批次间鉴定结 ,以发病最重的结果为准。 致时 UB 7. 汇总报告格式 7.1 试验概况 概述试验目的 鉴定材 位 开你准等 RESE 7.2结果与分析 以各试验组别为单 析评价各品种的抗性 表现,列出相应的数据表 照表D.1。 S 7.3小结与讨论 首先根据感病 寸照品利 鉴定结果闻明该年度抗性鉴定结果的有效性,再对 种的抗性概况进 行简要描述。 GR 服务平台 NY/T2955—20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灰飞虱携带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技术 免疫斑点法 A.1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均使用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 A.1.1碳酸钠(Naz A.1.2碳酸氢钠 NaHCo A. 1.3 氯化钠 NaC A.1.4氯化钾(KC A.1.5磷 A. 1. 6 磷酸氢 HPOO A. 1.7 盐酸 A. 1.8 乙醇(E 无水 OH) 化H A. 1. 9 过氧 10) R A.1. 10 酚 A. 1. 11 A. 1. 12 脱脂奶粉 CEN A. 1. 13 血清 A. 1. 14 A. 1. 15 磷酸 nol 氯化钾(A.1.4)、 g 1.00g磷酸 g磷酸 于2500ml 的容量 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用 盐酸(A.1.7)调节 A.1.16磷酸盐 Imol/ 1:准确称取40 (A.1.3),1

pdf文档 NY-T 2955-2016 水稻品种试验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2955-2016 水稻品种试验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第 1 页 NY-T 2955-2016 水稻品种试验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第 2 页 NY-T 2955-2016 水稻品种试验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4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