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北京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2020年6月5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三章 特别规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危险废物管理,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 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 情况,制定本条例。 -1-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 防治。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危险废物,是指下列固体废物: (一)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固体废物; (二)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按照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 鉴别标准、鉴别方法和鉴别程序,经鉴别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 物; (三)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无法鉴别,经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可能对人 体健康或者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危险 废物的名称、种类、特性等基本信息向社会公示。 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混合且不能分离的,按照危险废物管 理,但经鉴别不具有危险特性的除外。 第四条 本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有利于节约和综合利 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技术 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科学技术的研究 和应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使经济社会 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本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预防为主、源头减量、全过 -2-程控制和污染担责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降低危险废物的危害性。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原则 , 将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作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重点 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生态环境保护规 划。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坚持 平战结合,将危险废物应 急处置 纳 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突发事件中危险废 物应急处置联 防联控协调机制,制定应急处置 预案,规范危险废 物应急处置 ,科学调配危险废物处置资源,保障危险废物 处置能 力,加强监督管理。 第六条 市、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统一 监督管理。 市、区交通、卫生健康、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 、 规章和各自职责,分别对危险废物 道路运输 、医疗废物处置、生 活垃圾焚烧飞灰 和有害垃圾收集 实施监督管理。 市、区经济和信息 化、规划和自然资源、教育、科学技术等 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 监督管 理工作。 -3-第七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 立本市危险废物管理信 息系统。 市、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 同交通、卫生健康等主管部 门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 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加强行政执 法信息共享。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发现有危险废物污染环 境情形的,应当及时报告 所在地的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配合做 好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 第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报告本行政区域的环境 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 完成情况时,应当包含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定 期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应当包含本行 政区域内危险废物的种类、 数量、利用和处置情况等信息。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宣传 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 志 愿者开展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和 知识的宣传。 第十一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有危险废物污染环境 行为的,有权向市、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 其他负有危险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举报;接受举报 的部门应 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举报人反馈。对实名举报并查 -4-证属实的,按照规定 给予奖 励。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负有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监督 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 机关举报 。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企业事业 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合理选择原 料、能源和工艺、设备,减少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应当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将 审核结果报所在地的区发展改革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 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国家和本市有 关规定,向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申 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并执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规定; (二)制定危险废物年 度管理计划,报所在地的区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备案; (三)建立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 的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制 度,明确单位负责人、相关主管人员和其 -5-他直接 责任人的责任; (四)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名称、 种类、产生时间、数量及流向等情况; (五)妥善保存危险废物管理台账,保存时间 不少于5年; 以填埋 方式处置 危险废物的,永久保存危险废物管理台账。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 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破产或者注 销的,单位负责人应当将危险废物管理 台账移交 所在地的区生态 环境主管部门保存。 第十四条 从事收集 、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 的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取得许可证。禁止无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 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 依法公开本市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 可证的单位目录,供社会公众查询。 第十五条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是重要的城市基础 设施。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 同市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 城市管理等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危险废物 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 设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评估危险废物处置需求, 组织编制全市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场所建设实施规划,明确设施、 场所建设的布局和时序,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报市人民政 -6-府批准后实施。 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市危险废物 处置设施、场所建设实施 规划,组织建设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的中 转贮存 设施。 市发展改革、财政等主管部门根据全市危险废物 处置设施、 场所建设实施规划,采用投资、补助、补贴等方式,制定危险废 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运行的资金支持政策。 第十六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 企业事业 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没有自行利用、处置能力的,应当将产生的危险废物委 托有资质 单位收集、运输、利用、处置,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 进行核实,并签订书面 合同。 危险废物委托收集 、运输、利用、处置合同应当载明危险废 物的名称、种类、特性等基本信息 及污染防治要求、收运时间 、 收运频 次、收运处置费 用、违约责任等内容。 危险废物处置收费依 据本市政府定价目录管理,具体价格标 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 综合本市危险废 物的产生量、运输和集中处置能力及成本、集中处置设施运营状 况等因素确 定。 第十七条 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单位应当按照规定 及 书面委托合同的约定及时收集 、接收危险废物,不得无故拒收 。 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单位因不可抗力或者重大活动、 -7-重污染天气等情形,导致无法正常收集、接收危险废物的,应当 及时告知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 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协助 其采取临时环境安全措施。 第十八条 转移危险废物的,转出和接收单位应当遵守国家 危险废物转移联 单制度和运输管理要求。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审批危险废物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 移,并将批准信息通报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 境主管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不得将本市行政区域外的危险废物 输入本市行政区域内 贮存、处置。 第十九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跨区转移危险废物的,移出单 位应当向移出地的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申领并填写 危险废物转移 联单。 移出地和接受地的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对危险废物 的移出和接受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 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应当依法取得道路 危险货物运 输许可,在运输 危险废物的车辆上 安装卫星 定位装置并确 保其正 常运行,不得在运输途 中抛撒、泄漏、丢弃、倾倒危险废物。 运输的危险废物符合国家有关例外数量和有限数量危险货物 要求的,可以依国家规定按照普通货物运输。 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公 开本市具有危险废物 运输许 可的 -8-
法律法规 北京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20-06-05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3-12-24 04:55:05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326.6 KB)
分享
友情链接
思度安全-DSMM-007 数据脱敏安全管理规范V1.0.pdf
GB-T 271-2017 滚动轴承 分类.pdf
SAE_2012-01-1037_Integrating In-Wheel Motors into Vehicles - Real-World Experiences.pdf
GB-T 31495.1-2015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保障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第1部分:概念和模型.pdf
GB-T 2424.1-2015 环境试验 第3部分:支持文件及导则 低温和高温试验.pdf
GB-T 40595-2021 并网电源一次调频技术规定及试验导则.pdf
GB-T 254-2022 半精炼石蜡.pdf
GB-T 2679.1-2020 纸 透明度的测定 漫反射法.pdf
GB-T 30503-2014 船用制氮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
GB-T 6044-2016 指针式石英手表.pdf
GB-T 42866-2023 煤化工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pdf
DB31-T 668.17-2020 节能技术改造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与计算方法 第17部分:异形柔性保温 上海市.pdf
GM-T 0081-2020 SM9密码算法加密签名消息语法规范.pdf
T-ACEF 104—2023 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指南 行:步行.pdf
GM T 0009-2023 SM2密码算法使用规范.pdf
DB2101-T 0080—2023 企业商业秘密信息化安全防护规范 沈阳市.pdf
GB-T 20321-2023 离网型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逆变器.pdf
法律法规 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2019-08-01.pdf
GB-T 4831-2016 旋转电机产品型号编制方法.pdf
T-ZZB 1337—2019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中压电力电缆.pdf
1
/
3
19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326.6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